
2025年的沙坡头区处处暖意融融,健康、文化、科技与法律的暖心服务直达乡镇社区。从文昌镇西花园社区到宣和镇政府广场,从柔远镇刘台村到常乐镇文化广场,沙坡头区政协精心策划的“健康义诊+”活动,打破了传统义诊的单一模式,以一场场委员履职“服务为民”的综合性实践,将委员的履职身影深深烙印在群众心间,累计吸引了超3000名群众参与。这不仅是一次服务的升级,更是一场委员与群众之间温暖的双向奔赴。
从“看病”到“享服务”多元矩阵里的民生温度
“以前参加过些义诊,就是量量血压、问问情况、建议吃点常见药。而这次不光有专家看病,还能看节目、学法律、见识高科技,像赶了一场‘服务大集’。”近日,在永康镇丰台村的活动现场,村民张大爷笑着对记者说。
据悉,沙坡头区政协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,锚定“融合”做“文章”。统筹部署,专项拨付13万元经费,制定了以“健康义诊传爱心,文化惠民筑和谐”为主题的专项方案,旨在打造一个“健康+”的多元服务矩阵。
这个矩阵里,健康诊疗是坚实底座。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们联合自治区“组团式”帮扶专家,搭建起“一站式”健康服务平台。在镇罗镇镇北村,秦文辉委员带着智能口腔诊疗设备为村民进行检查。“您的这颗牙齿需要及时补上,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。”他一边操作,一边耐心叮嘱。据统计,仅秦文辉一人就完成了1500余人次的口腔诊疗。何永刚、张立军、吕红文等委员更是忙碌不休,累计问诊1800余人次,测量血压血糖1200余人次,完成B超与心电图检查1000余人次。他们不仅发放了3800余份健康宣传册,解答了720多个健康疑问,还筛查出多例潜在病例,及时给出了诊疗建议,真正做到了“服务到家门口,健康守护在身边”。
与此同时,文化的滋养、科技的启迪与法律的护航同步展开,让服务充满了立体感和温度。
在柔远镇刘台村,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技艺展示,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。在永康镇丰台村,由政协委员指导培育的文艺队伍带来了精彩演出。音乐快板《文明宁夏川》节奏明快,唱响了文明新风;脍炙人口的“花儿”高亢悠扬,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深情;秦腔选段韵味十足,大合唱《丰台村歌》则唱出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。现场掌声、笑声、喝彩声此起彼伏。
“委员来指导后,我们节目的编排更合理了,表演也更自信了。”一名基层文艺队员告诉记者。这正是文化旅游体育界委员“以培带教”模式的成果,他们悉心指导培育的6支文艺队伍,已成为活跃在基层的文化生力军。
另一边,教育科技界委员带来的机器狗和无人机展演,吸引大批村民,尤其是孩子们的目光。专业人员从原理到应用进行了细致讲解,在欢声笑语中普及了科学知识,发放了800多份科普手册。从事法律工作的委员设置的法律咨询台前也人流不断,他们耐心解答着群众关心的各类法律问题,累计提供咨询280多次,发放普法资料1200余份,为乡村和谐稳定筑起了法治“防火墙”。
从“履职”到“交心”委员下沉中的担当本色
“健康义诊+”活动,不仅是服务形式的创新,更是政协委员履职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。委员们从会场走向田野,从建言者转变为服务者和行动者。
“在‘委员大讲堂’上,我给乡亲们讲口腔护理知识,他们听得特别认真,提出的问题也很具体。这种面对面、零距离的交流,让我更直接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,感觉履职更接地气、更有价值了。”秦文辉感慨道。他的感受代表了众多参与活动的委员心声。活动期间,围绕传染病预防、口腔护理、法律知识等主题开展了4场“委员大讲堂”,现场互动答疑50余次,不仅传递了知识,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。
文化旅游体育界委员李萍,既是活动的组织者,也是表演者。“每次在台上唱起‘花儿’,看到台下父老乡亲们亲切的笑容和热烈的回应,我都特别感动。作为政协委员,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他们带去欢乐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,这是我的荣幸,更是我的责任。”在永康镇丰台村的演出结束后,李萍说。委员的专业优势,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和最大的价值发挥。
更为重要的是,委员们在服务过程中,主动倾听、收集民情民意。他们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、现场调研,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“急难愁盼”,并将这些来自最基层的声音,转化为一份份沉甸甸的社情民意信息,通过政协平台及时提交,对接相关部门协调处置。
“委员们带来的不仅是服务,还畅通了解决问题的渠道。他们现场了解我们村在公共设施方面的一些困难,说会帮我们反映上去,这让我们心里更踏实了。”宣和镇一名村民告诉记者。委员履职“服务为民”,在这一刻变得可触可感,给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
从“试点”到“常态”点滴为民中的不变初心
6场活动,场场爆满;3000人次,有口皆碑。2025年沙坡头区政协“健康义诊+”活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活动成功打破了“单一诊疗”的服务局限,构建起一个多维度、广覆盖的服务体系,服务人次和质效较以往显著提升,取得的成效也吸引了多家权威媒体的聚焦报道,使之成为沙坡头区政协委员履职的一个重要品牌和实践载体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委员们指导培养的6支乡镇文艺队伍,已与健康义诊活动形成了稳定的联动机制。他们扎根基层,持续开展特色文化活动,实现了从“送文化”到“种文化”的转变,文化赋能丰富了“健康义诊+”的内涵,延伸了政协委员的履职链条。
沙坡头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以“健康义诊+”活动的成功实践为基石,锚定“走深走实”的目标,系统谋划下一步工作。“我们将系统梳理过去的工作经验,提炼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‘健康义诊+’服务模式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“未来,将进一步激活委员的履职动能,推动更多界别的委员积极参与到‘服务为民’的下基层活动中来。”
具体的规划已然清晰,优化活动方案,针对老年人、儿童等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,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,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;拓展服务覆盖维度,不仅要扩大活动的地域范围,特别是向基层服务的薄弱区域延伸,还要拓宽服务的受众群体,将老年、儿童等特殊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;提高单次服务时效,通过优化流程、增加人员等方式,确保每一名来到现场的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各项服务,切实把履职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。
从单一的诊疗到多元的矩阵,从委员履职到与群众的交心,从活动的试点到模式的常态化推广,沙坡头区政协“健康义诊+”活动的探索与实践,生动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深厚情怀。这场服务辐射3000人次的暖心奔赴,没有终点,它正向着更广阔的田野、更深入的基层,谱写新的篇章。 (记者 孙振星)